- 索引号:hrxfpb/2020-1759745
- 发布机构:县扶贫办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20-11-02
- 公开日期:2020-11-02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10月12日,华容县首个消费扶贫馆开馆,线上线下销售超1089万元。
10月17日,华容县“点亮万家灯火”就业扶贫专项招聘会上,14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到工作。
10月18日,华容县首个网上众筹项目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有望众筹助学助医资金200万元。
……
深秋时节,行走湖南东北边陲华容县,脱贫攻坚捷报频传。华容干群共奏一曲“决战脱贫”交响曲,交出高质量答卷。截至目前,华容县28个贫困村整体退出,8504户219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摘了“贫穷帽”,贫困发生率降为0.26%,曾连续两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
发扬“长工精神”攻坚克难
金秋,洞庭之滨,华容县禹山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何长工的故乡瓜果飘香。迎着朝阳,砂山村贫困户胡先华荡桨开船,来到自家的低洼田收芡实茎,通过合作社卖给上门收购的人,每天有300多元收入。
在砂山村,种植芡实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村里有14户贫困户因此脱了贫。谈起脱贫致富,大家几乎异口同声提到一个人:58岁的老党员、村委委员李云甫。
砂山村虽地处偏僻,但是华容解放初期第一个红色党支部诞生地。围湖而居的村民以前以养鱼为生,而传统渔业之路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5年前,正当村党总支书记魏祥云一筹莫展时,靠种植芡实成为全村首个万元户的李云甫自告奋勇:“作为党员,我来带着大家致富。”
说干就干。李云甫决定成立洞庭碧绿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想法,得到了村总支两委和县驻村工作队支持。党员代表大会上,党员作出“3年变样、率先脱贫”承诺:要不忘初心,发扬“为人民扛一辈子长工”的精神,党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共同脱贫奔小康。
许下承诺,就要兑现。李云甫与党员同帮扶,14户村民靠种芡实成功脱贫,40多户村民先后入合作社,流转水田近500亩,全村种植芡实年总收入超200万元。
党建引领,形成了示范效应。砂山村动员党员变成致富带头人,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稻、湘莲、棉花、小龙虾等种养产业,全村率先在全县脱贫出列。
砂山村的嬗变,是基层“强党建、转作风”的真实写照。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华容县委县政府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脱贫优势,深耕扶贫“责任田”。
一项项“决战脱贫”举措,也随之付诸实施。
坚持“派重兵”。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14个分指挥部,由各分管副县长任分指挥长;明确了27名在职县级领导联点包村;抽调239名县乡干部组成110支驻村工作队,安排7000多人结对帮扶,实现了领导力量、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3个全覆盖。
坚持“花重金”。2017年起,该县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逐年递增,2019年达到8035万元,相当于省级专项资金的223.8%,远超“90%”的省定要求。截至目前,包括项目资金在内,该县已累计投入各项扶贫资金10多亿元。
坚持“下重手”。对涉及“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送交县长批示和指挥部指挥长亲自督办;县纪委监委以“一季一专题”专项整治为抓手,开展扶贫领域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等7个专题集中治理。5年来立案116起,结案98起,已处理98人,追缴资金77.67万元,退还群众资金29.25万元。
坚持政策优化、政策培训、政策执行“三管齐下”,着力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管用”的政策更好用,提升政策的知晓度,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群众“获得感”,得到省委副书记乌兰的肯定。
决战脱贫,华容闯出的到底是一条什么的脱贫路?面对前来交流学习的人们,县委书记陶伟军总会这样回答:华容的脱贫实践,展现了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带头干,部门抢着干,干部忙着干,群众跟着干”的干事创业新气象!
大兴“绿色产业”带富一方
脱贫攻坚伊始,华容人扪心自问:华容为啥穷?答案近乎一致:交通不便,产业不旺,保障不多,经济搞不上来!
脱贫致富,华容最大优势在哪?在农业,在农村,得靠农民自己!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世奇介绍:“华容将脱贫攻坚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供给侧改革相结合,因地制宜找准特色产业,建起‘扶志富智’机制,‘一户一策’精准扶贫,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脱贫致富。”
致富快不快,全靠产业带。在三封工业园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芥菜产业园,开口爽食品等10多家芥菜龙头生产企业满负荷生产,产品销往全球。20多公里外的插旗镇大湾村,李建军趁着晴好天气赶种芥菜。3年前,李建军与镇上腾祥蔬菜专业合作社达成订单收购协议,一年靠种30多亩芥菜收入4.8万元,成功脱贫。
像李建军这样靠种芥菜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在华容有5100多户。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引领,种芥菜、流转土地、搞运输、办农家乐,甚至做电商买芥菜产品,都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的“快车道”。
秋日暖阳下,梅田湖镇友谊村华顺蔬菜合作社种植基地上,连片的白色大棚在金浪翻涌的田野间格外醒目。“有专业人员专门教种菜,家门口赚钱还能顾家。”贫困户谭大海笑着说,“我早就脱贫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合作社+基地+致富带头人+农户”,让华容农业产业方兴未艾,给贫困户带来了“真金白银”。华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全县产业扶贫重点项目基地,也是省级示范扶贫车间,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劳务用工等方式,已帮扶207户584人稳定脱贫。
遇到懒汉,或因病因残致贫的“兜底户”,华容不光给补助,更要扶出精气神。梅田湖镇友谊村年过花甲的残障夫妻严若斌和范阳春,曾属于典型的“兜底户”,老两口也总觉得抬不起头。
“不能出门打工,可多养点羊试试。”几年前,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得知严若斌家的情况,进行“一户一策”帮扶,帮其在后院修了新羊圈,还争取了5万元免息信贷资金。县里送种养技术下乡,范阳春每次都去听。凭着一股韧劲,给羊配种、接生、配料、治病,她“门儿清”。谈及收入,范阳春眉头一扬:“如今年收入3万多元!”
脱贫攻坚战以来,华容县坚持以“扶志富智”为主线,重点落实产业、金融、就业等扶贫政策。县委副书记、脱贫攻坚大会战指挥长钱丹青介绍称,全县已累计发放免息小额信贷2.29亿元;新型经营主体由最初的16个增至144个,对接贫困人口2万多人,带富了一方。2019年,该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988元和 21187元,连续3年增长率超过8%。
激活“内生动力”逐梦小康
“修出幸福的路,盖好舒适的房;播撒丰收的希望,点化黄土成金;每一个家庭都充满温暖阳光;每一个乡村都走上大道康庄……”三封寺镇莲花堰村,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前,贫困户身着汉服排练“脱贫奔小康”文艺节目,准备到岳阳去演出。
2014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650元,被评为省级贫困村。在党委政府帮扶下,莲花堰村人共同作为,兴起油茶、优质稻、蔬菜、旅游产业板块,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也全面发展,先后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文明村场”等荣誉称号。贫困户江波如今住上了“小洋房”,很自豪:“莲花堰村不再羡慕城市!”
“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方向。”华容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方小雷介绍,近年来,该县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坚持问题导向,从机制上强保障,推进14项脱贫攻坚行动,深化住房保障、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政策兜底、社会扶贫等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质量、树立生活信心。
2016年以来,该县共投入资金2.37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432户4163人,贫困户危房改造4388户,发放各类教育助学金7082万多元,特别是对特殊贫困户医保缴费实行政府全额买单,并在全市率先建立门诊统筹保障基金和大病救治兜底专项基金,为贫困患者量身打造了精准救助办法。
今年,该县财政拿出了200万元,重点奖励了一批自主脱贫星级贫困户和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116名一线扶贫干部、61个先进单位。近3年来,全县共提拔重用基层一线干部26人,激发了基层干群干事创业的激情。
近年来,该县7000多名结对帮扶干部年均走访8次以上,为贫困对象落实政策,树立正确观念;加强教育引导、技术培训、表彰激励,累计举办以蔬菜种植加工、病虫防治、苗木栽培、电工基础等为重点的培训班450多期,不断激活干群内生动力。
乘着决胜脱贫东风,“华”丽转身焕“容”光。桃花山、禹山上,乡亲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发展绿色产业;集成垸区,乡亲已告别水患之苦,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实现就业;秀美三封、魅力治河、幸福鲇市,集中建房显出了崭新气象;红色东山下,乡亲们挺起腰杆,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稳。
华容大地上,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