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hrxfpb/2021-1885143
- 发布机构:县扶贫办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21-07-19
- 公开日期:2021-07-19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这个核心,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全县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深入贯彻省委“三高四新”、市委“三区一中心”、县委“一廊二中心”战略,在办学、兴医、修路、治水、强工、富农方面,实现精明增长和赶超发展,奋力谱写富美华容现代化强县新篇章,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1.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按5年过渡期的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及时分类做好帮扶政策延续、优化、调整工作,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确保政策连续性。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分类给予个性化政策帮扶,即对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继续给予适度倾斜,在中央、省、市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度加大帮扶力度;对稳定脱贫户,逐步减少个性化政策帮扶,鼓励自力更生。继续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有前景和潜力的产业倾斜,产业就业帮扶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同步分级分类对帮扶干部开展政策培训,确保用好用活政策;加强政策入村入户宣传,保障群众知晓权,减少信访舆情风险隐患。加强各项惠民富民政策及“四个不摘”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医疗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委政研中心、县纪委监委)
2.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局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要求,加强对所有农村人口监测,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平台推广运用,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实现早发现和早帮扶。重点围绕收入支出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主要指标,充分依托信息化平台、微信等手段,建立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通过农户自主申请、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随时采集信息,实时监测分析,收集困难需求,县乡村三级建立监测帮扶台账,实行月动态监测;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通过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每月实地摸排,及时掌握行业部门信息筛查反馈、日常灾情监测等重点信息,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根据实际困难,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帮扶,强力阻断返贫和新致贫风险。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做到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落实好国家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情况后评估。(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医疗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交警大队)
3.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持续发挥教育帮扶“一单式”信息系统作用,深化“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即县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教育系统工作者,开展经常性的走访,及时了解脱贫家庭学生面临的困难和学生心理动态,县乡两级通过多种途径和办法,及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同时,继续落实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对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学生的资助政策力度,确保全县在校学生无失学辍学。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完善防贫责任保险机制。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等纳入改造范围,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对已建农村供水工程要加大日常管护力度,对老旧水厂和供水管路,及时检测保养维护,要形成常态化检查检测机制,对农村千吨万人水厂至少保证每季度一次以上水质检测,重点关注存在季节性缺水隐患的村场,确保不发生饮水安全问题。(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医疗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4.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分类落实帮扶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积极引导企业和用人单位吸纳搬迁劳动力,将以工代赈项目向易地扶贫搬迁户倾斜,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集中安置区周边聚集,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发挥社会帮扶和消费帮扶的功能,加大对分散就地安置搬迁户的产业帮扶力度。整合相关资金,继续完善配套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安置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民政局)
5.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按照“所有权与监督权、受益权与管护权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摸清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并确权。公益性资产主要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固定资产等,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必要的管护经费。经营性资产主要为具有经营性质的产业就业类项目固定资产及权益性资产等,要明晰产权关系,分类细化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每年度开展资产效益评估,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重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劳动致富、鼓励自力更生、避免平均主义。到户类资产主要为通过财政补助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所形成的生物性资产或固定资产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国有和集体扶贫项目资产,确需处置的,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进行规范处置。县政府对全县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履行主体责任,明确相关部门、乡镇政府管理责任清单;乡镇政府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运营的日常监管;对确权到村集体的扶贫项目资产,村级组织要担负起监管责任;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根据行业领域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履行行业监管职责,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开展专项监督,严肃查处违规处置扶贫项目资产和贪污侵占、截留挪用乡村振兴资金、优亲厚友等违纪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审计局、县供销联社、县水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纪委监委及相关单位)
二、聚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6.加大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坚持“四跟四走”“四带四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制定“十四五”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三优四特”产业 (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棉、芥菜、小龙虾、茶叶、中药材),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融入全市农业“百亿产业”,完善农田水利道路建设、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营销、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短板,推动产业项目全产业链发展,延长价值链,巩固提升联农带贫效果。培育优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推动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提升“华容稻”“华容芥菜”“华容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行动,办好首届华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推介会。围绕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特色生态和特色美食等,实施一批重点农旅项目,深化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创建,实行挂牌管理,并加大特色小镇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扶助力度,打造一批商贸重镇、农旅名镇、边界口子镇和特色小镇。继续发挥消费帮扶作用,适时组织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动特色优质农产品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进酒店、进商场、进超市。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支持村民小组参与经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盘活集体资产和“四荒四边”空闲资源,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集体增收新路子,落实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财税减免优惠、土地优先安排等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文旅广电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商务粮食局、县税务局、县供销联社、县总工会及相关部门)
7.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强劳务协作,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依托“湘就业”“岳阳云就业”等平台,县乡两级联动,开展“311”就业帮扶服务,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招聘活动。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务工,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人口务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以“状元故里”“长工故里”、红色基地、康养基地、运动休闲小镇等为主题,打造“人文华容胜境、洞庭水湘画卷”品牌,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和乡村特色旅游,规范民宿建设,促进就地就近创业。延续原扶贫车间、扶贫基地以工代训政策支持,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和公益岗位政策,以光伏扶贫项目为依托,拓展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防止“养懒汉”或“虚设岗”。(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文旅广电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及相关单位)
8.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和省、市两级规划统筹,重点建好一批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明确农村河塘沟渠管控范围,完善卫生厕所的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覆盖,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60%以上;全面推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岳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规范村民建房,加强“空心村落”改造,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实施“四好农村路”工程,建立健全农村运输服务网络,加强村组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与村内主干道连接,打造覆盖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管养改革,以落实主体责任、机构人员、管养资金为重点,实现管养工作由行业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建立农村公路管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三级组织体系。建设现代水利体系,力争投入30亿元,实施智慧水利建设,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使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水利保安保收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打造一批“水美湘村”。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现按标准班额办学;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幼儿园入园率达90%以上;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要求,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扩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提高农村教师师资水平,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缓解农村教师编制不足和教师紧缺问题。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重点推动救治政策、救治资金、救治对象“三统筹”;推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加强门诊用药保障;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推进县级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基层,支持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用房修缮、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继续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和基层医疗机构大专本土化人才培养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病专科建设,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作为县域医疗副中心并达到二级医疗水平,农村定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向偏远乡村倾斜,实现每个乡镇设置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标准化卫生室,每个建制村拥有1名以上乡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和保障长效机制,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实现脱贫人口、边缘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家庭住房安全零隐患;重点对农村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社会(儿童)福利院等公共基础设施及农村危旧房屋进行风险防御评估,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继续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一站式”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文艺文化“三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体育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县工信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医疗保障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华容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供销联社、县委组织部、县文旅广电局及相关单位)
9.深化村民自治助推乡村治理水平提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创新自治模式,完善村规民约,搭建协会平台,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规范村民议事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按照一年试点示范、两年推广示范、三年全域推开、四年巩固提升思路、五年常态化运行,率先在3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和示范村开展村民自治示范点,建好村支两委班子队伍、群众自治队伍、集体经济队伍“三支队伍”,健全“五民”工作模式,发动群众积极义务投工投劳,参与村(居)事务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无非正常上访、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公共安全事故、无诉讼、无违法建设、无逾期贷款“村(居)‘六无’”,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村民自治实践经验后,在全县推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它不办”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巩固移风易俗和治陋树新成效。(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交警大队、县司法局、县残联、团县委、县妇联、县委政研中心、县治陋办)
10.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继续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脱贫不稳定且纳入相关部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过渡期内可根据实际,享受一定期限的定额资助政策;过渡期内,定额资助标准由省、市统一规划逐步调整,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返贫致贫人口,按规定享受资助参保政策,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按标准退出,不再享受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基本医保实施公平普惠保障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大病保险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支付。边缘易致贫人员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和大病保险的支付,县级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不超过标准。过渡期内,对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取消脱贫攻坚期内超常规举措安排,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将脱贫攻坚期间开展的扶贫特惠保、医院减免、财政兜底等其他保障措施资金统一并入医疗救助基金,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并重点向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倾斜。(责任单位:县医疗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及相关单位)
11.做好兜底保障和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互通社会救助相关部门信息数据,融合省市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立全县统一大救助平台。精准帮扶对象,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分类精准施策,结合实际,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进一步规范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过渡期内中央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并在其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给予不超过一年的渐退期。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集中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责任,持续提高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率。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应纳尽纳、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急难型或支出型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引导经过评估有长期照护需求且家庭无照护能力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入驻机构,接受集中照护。发挥乡镇社工站、基层社会福利机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等服务。(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残联及相关单位)
12.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对农村重度残疾人、农村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特别困难群体,县政府按每人每年100元缴费档次给予全部代缴;对低保对象等其他缴费困难群体,按每人每年100元缴费档次给予部分补贴。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100%。贯彻落实老年人基本福利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主题爱心活动,健全华容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推进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创建和养老院、敬老院的建设,每个建制村均创建1个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每个乡镇建有1所标准化养老院,全县建成1所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引导基层社会组织提供规范性托养服务,深入开展康复专业技术员规范化培训。“十四五”期间每年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均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妇联、团县委及相关单位)
13.加大乡村振兴重点村和示范村建设力度。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重点抓好14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17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突出加强班子建设、稳定脱贫人口、建好基础设施和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基础,坚决杜绝返贫现象。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明确学习宣传思想理论、出台村级乡村振兴规划、制定驻村工作队工作计划、列出阶段性任务清单、发展乡村主导产业、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挖掘乡村特色元素、形成文明乡风家风、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线路、完善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等十项工作任务,建设有特色、有亮点和有形象的品牌示范村,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树立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加快村级债务化解,盘活资源,把握节奏,推动涉农村(居)年度减债化债数达10%以上,杜绝在乡村振兴中盲目追风,出现旧债未消新债又来的现象。(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文旅广电局、县水利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及相关单位)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4.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原则上在原有财政投入基础上只增不减,同时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设立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加大县级乡村振兴资金整合力度,探索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调整优化资金结构和支持范围,向重点村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困难的脱贫村倾斜,适当加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支持力度,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用好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通过现有资金支出渠道支持。确保以工代赈各级预算内投资落实到项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现有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重点村、示范村、脱贫村,调整优化并继续实施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落实好对乡村振兴所涉项目给予税费优惠的政策,结合实际适当提高村场、社区“四自”模式审批权限。严格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税务局及相关单位)
15.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再贷款政策的延续性。推广“党建+金融”模式,深入落实《华容县“实施‘党建+诚信金融’模式、共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按照“一年建示范,两年全覆盖,三年成品牌”计划,在2021年6月底全县信用村(社区)挂牌率不低于20%;2022年6月底全县信用村(社区)农户信息采集建档达100%,信用村挂牌率达100%,具备有效融资需求的农户获贷率达70%以上;2023年12月底前农户信息采集建档达100%,具备有效融资需求的农户获贷率达80%以上,贷款逾期率控制在3%(含)以内。深入做好金融服务与现代农业、农村生产、生态文明、乡村旅游、产权改革、能人兴业、科技升级、基础改善、医疗健康、教育产业十大结合文章。健全涉农信贷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健全信用村进入和退出管理机制,在信用村优先建设惠农通服务点、助农取款服务点,布放相关金融交易机具;优先开通水费、电费、话费等公共事业结算缴费功能及农户贷款自助还款等综合服务;优先享受电商进村、快递下村、镇村物流体系构建等改革红利带来的便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服务。拓宽涉农保险服务领域,探索构建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涉农保险产品体系。鼓励保险机构研发涵盖农民生产生活、人身财产等方面的综合性普惠型保险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做好粮食安全、种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支持用好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探索农产品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联动。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为乡村振兴提供增信服务。(责任单位:县政府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县邮政储蓄银行、县农商行、县农业银行、县工商银行、县建设银行、县中国银行、县星龙村镇银行、县邮政公司、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乡村振兴局及相关单位)
16.强化土地政策支持。优化乡村规划编制体系,以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指导高标准编制村庄实用性规划,突出乡村特色,不照搬城市规划方法,根据村庄自然禀赋资源,深入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突显乡土化、多样化;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主要控制线,合理确定国土开发强度、国土空间保护、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制止“非农化”“非粮化”等行为。大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从严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不可避让性论证和补划工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及相关单位)
17.加强人才智力支持。制定出台鼓励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专业技能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投身全县乡村振兴事业,探索公职人员回乡任职、挂职的政策措施。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育计划,每年培训、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00人以上。每年从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返乡创业等能人中选拔一批乡村振兴带头人,并优先从中选拔基层领导干部。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三区”支教计划,落实乡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优先满足偏远乡镇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推进基层公务员招录计划,对高校毕业生基层任职、挂职给予一定程度晋升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在一线成长成才,实现每村均配有一名大学生任职或挂职锻炼。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优先向偏远乡镇倾斜,实施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下基层“组团式”锻炼。继续开展基层农技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工作。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加大面向基层定向人员招录力度,加强基层事业单位人事人才工作,引导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认真落实基层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各类人才项目实施为基层人才单列名额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基层优秀人才,职称评审向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大力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推出创业扶持、创新资助、引智补贴、政府奖励、配套服务、绿色通道6大扶持政策。继续统筹选派科技特派员、农技指导员和科技专家服务团工作。(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团县委及相关单位)
四、强化组织保障
18. 做好领导体制衔接。按照“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成立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乡村振兴局;领导小组下设乡村振兴工作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任指挥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乡村振兴局;围绕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任务,在乡村振兴指挥部下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分指挥部、产业振兴分指挥部、人才振兴分指挥部、文化振兴分指挥部、生态振兴分指挥部、组织振兴分指挥部、乡村治理分指挥部等7个分指挥部。乡镇明确主要负责人“主体抓”、党委专职副书记“具体抓”,成立专门机构,设立工作专班;村场安排专人具体落实。建立乡村振兴县乡村三级书记和相关部门单位“一把手”责任体系,县乡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和班子成员明确乡村振兴联系点,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确保行业政策落实到位,村第一书记、村党总支书记要奋战一线,抓好落实。(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19. 做好工作体系衔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实施“党建+”行动,完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落实重大工程项目纳入规划,加强对接,推动相关部门做好过渡期脱贫攻坚政策调整优化,实现“稳定一批”“衔接一批”“新出台一批”。(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及相关单位)
20.广泛凝聚社会合力。健全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和“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秀美屋场、五美庭院。加强法治乡村建设,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和“一村一辅警”长效机制,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宣传和贯彻落实,县、乡司法部门要在乡村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做好保障。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示范典型。强化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县委宣传部及相关单位)
21.做好督查考核机制衔接。每年开展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展情况督查考核,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展情况。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对各行业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及驻村帮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适时通报督查情况。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对履职不力、督查问题较多、考核落后的乡镇及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委组织部及相关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