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6383401N/2016-1141049
- 发布机构:东山镇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16-06-05
- 公开日期:2016-06-05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黄脊竹蝗的防治意见
一、竹蝗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以绿、黄为主,额顶突出使额面成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黄色纵纹,愈向后愈宽。触角丝状,复眼卵圆形,深黑色。后足腿节黄绿色,中部有排列整齐“人”字形的褐色沟纹;胫节蓝黑色,有刺两排。 若虫(幼虫):竹蝗的若虫也叫跳蝻,共5龄。5龄蝻体翠绿色,前胸背板后缘覆盖后胸大部分。
二、竹蝗的发生规律其危害特点:
竹蝗1年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5月初开始孵化,孵化期长达50天。若虫期50-70天。7月中、下旬开始羽化, 8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产卵延至到10月底、11月初。若虫集中栖息于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竹叶、杂草,使叶边缘呈现许多缺刻。取食多在6-9时、16-20时进行。1龄末、2龄初开始上大竹为害,3龄全部上大竹。 跳蝻有较强的喜阳性,上竹跳蝻多集中在竹梢上部取食,竹梢被吃成一片枯黄。3龄后跳蝻逐渐分散。跳蝻有群聚迁移习性,以4、5龄较为明显。当中午气温高于30℃以上时,跳蝻有下竹息凉、喝水习性,气温下降复上竹取食。跳蝻每增加1龄,平均食叶量均增加1倍,以第5龄食叶量最大,约占若虫期食叶量的50%。迁飞多发生在晴天或炎热天气。除气象因子外,迁飞还寻找食料和适宜的产卵地点,迁飞距离长达10多公里。羽化后20天左右进入成虫期,此阶段成虫食量最大。大发生时,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成虫在产卵前飞向背北向阳的竹林,选择柴草稀少、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壤深厚、土质较松的竹山山腰或林中空地、或山沟斜坡空地上产卵,跳蝻喜吃有尿味和咸味的物质。
三、竹蝗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科学培管,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及时中耕松土,减少越冬卵块;
③大多数跳蝻出土但又未上大竹前,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手持竹扫把,在小竹、杂草或灌木上捕杀跳蝻。
2、药剂防治
①6月上中旬,在竹林内开展排查,及时发现跳蝻聚集地,集中喷雾捕杀;
②6月下旬,跳蝻上竹后,竹腔注射药剂毒杀跳蝻;
③7月以后,用新鲜人尿加少量农药配成药液、浸泡稻草把24小时后将稻草把散放在竹林中,或将竹子一劈为二后,直接将药液盛放在竹腔内,置于林中诱杀蝗虫;
④危害盛期,利用烟雾剂毒杀蝗虫,以及在林内利用敌百虫、水胺硫磷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降低蝗虫基数。
东山镇林业站
2016年6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