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6382169D/2025-2280419
- 发布机构:鲇鱼须镇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3-28
- 公开日期:2025-03-28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鲇鱼须镇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近年来,鲇鱼须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法治思想、法治理念,全面推进基层治理“136”工程,坚定扛牢法治建设政治责任,在学法用法、遵法守法、说法讲法上深耕细作,荣获岳阳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乡镇”、连续三年荣获市级“禁毒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全镇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构建法治机制,主动担当作为。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法治理论是行动纲领,法治思想是重中之重。一是系统研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及重要论述纳入“第一议题”,并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政领导干部自学内容;同时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三会一课”等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研讨交流;利用党政负责人会议、重点工作推进会、周工作例会等,传达并学习研究相关政法工作条例、政策规章等,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意识。二是科学谋划。全面把握好法治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关系,组织召开法治建设专题工作部署会3次,整合相关部门站所统筹调度、一体推进。三是压实责任。将法治建设作为全镇重点工作来抓,运用法治思维统筹推进法治宣传、行政执法、制度建设、队伍管理等重点任务,实行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落实“镇+村+网格员”层层包保责任。
二、贯彻法治理念,打造治理样板。基层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应当久久为功、抓实抓牢。一是推进依法决策,提升“精度”。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增强党政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坚持抓法治建设、依法治理“双轮驱动”,组织法治宣讲队伍3支、“群英断是非”成员327人、法律咨询顾问5名,协助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事纠纷213件,常态化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000余次,覆盖群众9000人次。二是加大排查力度,提升“强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开问题线索监督举报方式,深入推进“利剑护蕾·雷霆行动”、反邪教斗争。切实提升法治建设工作的主动性,镇、村均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入户走访,全面细致地排查风险源,及时对全镇各种矛盾纠纷进行深入地排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到各类矛盾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解决,确保简单矛盾不出户、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不出镇。三是优化治理格局,提升“高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举办屋场会、恳谈会、议事协商会、“民主大讲堂”等200余场,发挥“片-组-邻”三长、“五老人员”、“群英组织”等民间力量,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讲好方言、诉说乡情。今年结合县委第六轮巡察工作反馈意见,我镇搁置9年悬而未决的南街联户建房项目已重启实施,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验收,8户拆迁主体得到妥善安置。
三、弘扬法治声音,营造浓厚氛围。“德润人心,法治天下。”基层善治需要创新法治载体,扩大法治宣传力度,提升干部本领,让“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制定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机关干部法律知识学习管理制度,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提出定制“营养套餐”;按照每季度一次的标准,采取个人自学、交流研讨、线上辅导等方式集中法治培训,了解法理渊源。突出宪法、民法典以及履行岗位职责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二是打造法治宣传阵地。为进一步强化法治约束力,壮大法律声势,全镇共建设法治文化墙15处、开设法治宣传教育专栏35个,张贴、悬挂宣传标语700余幅;遵循“法治、平安、自然、和谐”的理念,整合资金建设法治文化公示栏,实现寓教于乐、景法相容、身心同健的良好普法效果,助力鲇鱼须镇法治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三是拓宽普法宣传渠道。定期利用微信工作群发布警示教育案例,组织法律宣讲会、法治示范流动会等,进行现场说法、以案释法;及时刊载、转发最新司法解释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要文;严格落实“八五”普法,积极开展“民法典宣传月”“12·4”宪法宣传周等活动,推进“法律七进”“律师进村、法律惠民”等活动。
法治建设工作永远在路上,后段,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着手。
一是进一步加强业务办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具体要求,完善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采取点题公开、动态公开等形式,确保党务、政务公开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推进矛盾调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贯彻“走找想促”工作法,保持信访、“12345”便民服务热线畅通,做好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化解;常态化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坐班值班制度,持续推行“五包一”工作责任制,落实联动调解机制,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是进一步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采取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方式,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权和表达权,做到民主决策;做到重大项目、决策结果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推进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提升群众满意度,打造“平安、幸福、和谐”乡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