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63820547/2021-1888900
- 发布机构:三封寺镇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21-11-10
- 公开日期:2021-11-10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建好群众自治“小协会” 撬动乡村振兴“大突破”
——华容县三封寺镇华一村创新基层治理探索
我县华一村位于桃花山风景管理区,总集雨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1670人,过去群众居住分散、消息闭塞,基层治理难度较大。近年来,该村创新基层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先后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森林乡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卫生文明村场等“金字招牌”,一举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一、主要做法
华一村已建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自助互助养老协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合作社、志愿服务队等“三会一社一队”村民自治组织。其中,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自助互助养老协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做法具有典型意义。
1.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为保护好山水资源、建设干净美丽整洁的村庄,华一村于2008年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该协会会员已由最初不足百人发展到1670人、参与率100%,逐步成为改善村级人居环境、培养群众环保意识的自治组织,被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制成专题片推介。一是围绕“五事”发动。民主确定“五件事”为协会主要职责,即只栽树不砍树,保护名木古树不损毁;遵守村级规划,不乱占乱建乱搭;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改水改厕;天天清扫房前屋后,垃圾分类处理;不使用违禁化肥、农药,及时回收农药瓶和塑料品。二是定期考核推动。由村组干部和有威望的“五老一新”组成考核组,每季度对“五事”落实情况逐户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适当奖励促动。通过发动爱心企业家、乡友乡贤筹集资金成立环保奖励基金,支取利息作奖励。对达到考核标准的,给予家中65岁以上老人每月50元卫生奖励。已累计发放卫生奖励资金110多万元,村民环保意识普遍增强,每年义务投工投劳环境整治500多人次(按80元/天计算,可为村里节约开支4万多元/年)。
2.自助互助养老协会。目前,华一村50岁以上中老年人达421人(占73%),且大部分子女在外务工。为解决老有所养面临的突出问题,华一村于2020年5月成立自助互助养老协会。其主要做法是采用“时间银行”模式管理。一是参与公益服务,将时间存入“银行”。每个会员都参加协会组织的公益劳动和互助服务。正式会员每月不少于一次,全年不少于50小时;志愿者会员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全年不少于10小时。每小时折换10分存入“银行”。子女或其他亲属代为参加公益劳动,或按一定比价支付现金,也可获取相应积分。二是实施需求服务,将时间“转账”他人。会员遇到生病或年迈生活不能自理等特殊情况,由协会安排其他会员或志愿者提供送餐、陪护照料等互助服务后,从“银行”提取时间积分“转账”他人。三是享受福利消费,将时间“兑现”支付。协会创办食堂、文体活动中心、商店等服务场所,会员凭“银行”卡,可享受各类消费优惠,兑换1分积分,则少出1元钱。会员每次所存时间积分50%可用于消费,满3000分后再增加的部分可全部用于消费。有老同志举例,自己前往三封寺镇理发要10元,还有路费等,但是通过积分既可以享受协会志愿者提供的上门理发服务,费用也只要5元,既划算、又方便。目前,该协会会员人数达到200人、志愿者25名,已开展公益劳动800多人次,解决老年人出行、购物、看病等难题100多个。
3.红白喜事理事会。为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华一村于2017年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创新开展“治陋习、树新风”工作。一是《村规民约》倡导。将移风易俗“五禁止、五倡导”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以“民间法律”约束村民办事行为。“五禁止”是禁止搭拱门、禁止燃放烟花鞭炮、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葬坟、禁止新建豪华墓。“五倡导”是倡导简办,每桌酒席包括烟酒不超过300元,“百客”不得超过3桌,婚车不超过4台;倡导少办,除婚嫁丧葬外,其他事项不办;倡导新办,不搭台唱戏,不做道场,不搞其他封建迷信活动;倡导厚养;倡导薄葬。二是党员乡贤劝导。该理事会成员由9名“五老一新”组成,负责对全村红白喜事上门进行劝导。并要求党员干部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宣传、带头承诺、带头遵守、带头劝导、带头报告,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规范行为。三是专项整治督导。成立专项督导组,每年重要时间节点,派专人进村入户和各路口进行督导。同时,建立事前申报审批制度,对婚丧事宜中落实“五禁止、五倡导”的村民,给予每次200元奖励、全村广播表扬;对违反要求的收取200元卫生费、全村广播批评。目前,村里已看不到大操大办景象,年人均减少人情支出约6000元,群众对此纷纷点赞。
二、工作成效
1.环境美。华一村倡导全民守护绿水青山,村域内桃花山、华一水库等山水资源得到良好保护,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75%以上,空气优良率达100%,被评为省级精品乡村、省级森林公园,成为了湘北地区群众休闲旅游的热门景点。
2.产业旺。依托优美自然资源和各级投入,华一村打造了休闲观光产业带、王子港游园路、水库大坝花海、七女峰等景区,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纯收入50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该村还大力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4个,形成了华一有机稻、布朗李、柿子等绿色农产品品牌,年创收近100万元。
3.乡风好。在全市率先推进“治陋习、树新风”工作,“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已成为常态,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广泛推介。“勤、诚、健、和”的优风良俗深入人心,群众素质整体提高,尊老敬老氛围浓厚,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多年来没有出现一例信访事件。
4.村民富。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高于小康考核标准近8000元,比3年前翻了一番有余。19户、67名贫困人口全部通过与农业合作社联结,于2020年全部脱贫。
三、经验启示
1.基层自治,党建引领是关键。华一村在自治协会建设中,各类协会成为了党组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一是党总支领衔。村党总支负责人担任协会会长或名誉会长,对协会的建设和发展把关定向。二是班子成员领办。村班子成员每人负责联系一个协会,对协会各项工作定期调度、进行组织监管,确保协会规范有序运转。三是党员干部领先。党员干部是协会的中坚力量。既当好联络员,协会分会均由党员干部负责联络,及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又当好服务员,带头参与协会志愿服务活动,为会员提供志愿帮助;也当好监督员,党员代表是协会监事会的主体,对协会的资金收支情况全程监督。
2.基层自治,群众参与是基础。华一村创新协会自治,群众自治意识不断提升,实现了由“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的转变。一是全员走访。协会组建之初,所有村组干部做到在家全走访、在外全联络,深入了解群众意愿需求,并利用村广播会、宣传册、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村民自治。二是屋场恳谈。以屋场或组为单位,由负责网格片区的村组干部组织召开恳谈会,耐心细致释疑解惑,转变群众认识观念、打消群众思想顾虑,让群众明白村里事就是大家的事,大家的事得依靠大家办。三是现身说法。针对有意愿但还在考虑之中的农户,协会组织会员上门介绍入会感受,或安排志愿者提供服务,切实增强群众对自治协会的认同感。四是群众共建。会员代表组织成立理事会,主持修订和完善协会管理制度和自治章程。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村民“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积极参与筹资筹劳,有的还将自家闲置房屋贡献出来作为分会场地。
3.基层自治,协会执行是主力。着力将协会建设成职能清晰、权责统一、功能集成的平台。一是群众认可度高。协会的章程内容、管理办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会长、副会长、理事等人选都通过选举产生,活动由群众自行组织,成效由群众自行评价,成果由群众共享。二是管理团队威信高。协会管理人员基本都由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社会声望、群众基础的老干部、老党员等“五老一新”组成,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凝聚力强。三是运行效率高。协会组织架构完整,人员分工明确,工作常态开展,管理运行持久高效。
4.基层自治,集体经济是保障。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多万元,为村民自治组织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后盾。一是划拨生产基地,增强造血功能。划拨王子港水域为养老协会产业基地,将村部食堂交由养老协会运作,对外营业收入归协会所有。二是提供活动阵地,提升服务水平。将原村养殖场划拨给协会作为老少康乐中心基地,把村礼堂提供给协会活动使用。三是突出资本运作,确保持续运转。村集体将爱心企业家的捐款捐物定期划拨注入生态环保协会奖励基金“资金池”,该基金规模已由最初的40多万元发展到了100多万元,其放在大汉集团所产生的分红利息基本可以支付村民卫生奖励。
5.基层自治,乡贤资源是动力。该村探索协会自治实践搞得风生水起,得益于一批乡友乡贤鼎力支持。一是理念先进。在周边地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时候,乡友们就提出要守护好这一方绿水青山。突出“自助互助、共建共享”,引入“时间银行”模式,建立公益劳动时间管理系统,为协会规范运行打下了基础。二是身心投入。带头编写《村志》《养老歌》《华一地平线》等,用传统文化感染村民。经常回到村里居住,同群众打成一片,亲自上门做群众工作,亲自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有的乡友还担任协会名誉会长,为家乡发展积极出谋划策。三是筹资得力。先后发动20多位乡友乡贤回报支援家乡建设,累计捐款捐物、引进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
四、后段打算
按照乡村振兴整体要求,探索推广村民自治实践经验,充分激发全县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性,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
1.提高站位,成立机构专抓。在县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乡村治理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任指挥长,一名县政协副主席任常务副指挥长,民政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组织部、政法委等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民政局。指挥部负责统筹指导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开展。试点乡镇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专抓。
2.确定思路,开展试点推行。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全域推开,四五年巩固提升的思路,2021年先期安排三封寺镇华一村、莲花堰村,操军镇白莲村,万庾镇兔湖垸村,禹山镇南竹村等5个村民自治基础较好的村作为试点,派驻工作队指导试点工作。5-10月重点完善村民自治机构,配齐选准村民自治队伍,健全村规民约及相关机构章程,实质性开展活动;11-12月组织观摩、交流、总结提炼经验成果,并在全县推介。
3.立足实际,健全自治模式。结合各村探索实践,巩固完善村民自治模式。一是完善一条纽带,以筹资筹劳为纽带将村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共建美丽宜居家园。二是建强三支队伍,即村支两委、集体经济组织、自治协会队伍,着力构建“村支两委+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基层治理格局。三是用好五条方法,即强化党建引领、发动群众参与、规范建设平台、壮大集体经济、撬动乡贤资源,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四是创建“六无”村(居),将创建无非正常上访、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公共安全事故、无诉讼、无违法建设、无逾期贷款等“六无”村(居)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成立相关村民自治组织,深入发动群众参与创建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