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
来源:华容县政府   2021-11-10 10:33
浏览量:1 | | | |

章华台 

        宋乾道初年,知县胡绾按杜预《左传注》所记:认为章华台在华容县,并考迹、集资,修台于状元街南岗岭上,成“一邑之望”。乾道六年(1170)台成作记,极赞当时景观:“亭势并于木杪,湖光远漾天涯;樵蓑渔艇,邑屋林居,宛入图画;风云百变,景象幽妍……”。元以后,台毁于兵燹。到孙羽侯编修明万历《华容县志》时,山上台基犹存。

禹庙 

        位于离县城15公里的南山主峰(禹山),创建年月无考。相传大禹治水曾登此山。庙宇宏伟,前后三进。庙东月文昌阁,民国以前历代都有国祭。民国初,山上仍古柏苍松,为华容县八景之一。民国32年(1943),日军纵火焚庙,占作据点,后未修复。

范蠡墓

        1957年前,县城西半里外田家湖边的范蠡石墓及石雕翁仲、灵兽郡像犹存。对此史籍记载不一。晋代王隐《晋书·地道记》载:“陶朱冢在华容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郦道元《水经注》说是“故西令范君之墓”。明、清两届县志否认王说,以为是郦所指之范西墓。民国4年曾维修并刊碑。1958年《湖南省志·文物志》说:“(范蠡墓)现属华容护城乡,尚完好”。“文化大革命”中墓被毁,先垦为田,后辟为街。

宝慈观

        旧县记谓:城东15公里桃花山之石门山下有宝兹观。传为仙人孔升保在此炼道飞升,晋人张惊喜隐于峰下,学道仙去。宋代“三门道士”蒋程龟、孙雪聪化募重修。后经历代加修,有飞升台、炼丹池、凌空亭、家冠冢、仙人洞等古迹。明万历《华容县志》记载,宋时有观、庵36堂,雕梁画栋,千楹万木盾。明时,大部分房屋被毁,但仍规模宏大,景色可观。清代县志谓:(相传)吕洞宾与邓真人所植之松柏,一团翠色,景深物幽,为“华容八景”之一。民国时期毁坏几尽。1958年修建水库,撤去残构,原址为库水所淹。

刘大夏墓 

       距县城约10公里,在现胜峰乡话岗村6组。墓由花岗石砌成,呈八方须弥座形,各方均宽1.2米,墓顶已毁,残高1.6米。南北向,墓周有石围,正南有甬道,两侧各有方形石墩一个。甬道正前方12米处有明弘治御制汉白玉石碑,下有龟趺,通高2.45米,碑额篆“奉天诰命”四字。碑文楷书直排,共313字。墓前山下原有享堂,为封建时代官方和刘姓子孙祭祀之所。堂额“东山草堂”木匾,1985年由县文化馆收藏。堂前300米,原有长约半华里的“林道堤”,两行古枫如火如旗,屏障于前,墓周有约千株古松,远望如云如龙。堂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林毁于1977年。

仙鹅寺

        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之东山乡仙鹅寺村石龙山下。隆庆《岳州府志》载:“宋创……洪武省入西禅,后复创”。寺庙经明、清和民国多次修葺,其中大雄宝殿、文昌阁为清代雍正年间建,前后殿为民国初重建。寺坐落“仙鹅抱蛋”峰下,四山环峙,二溪夹流。寺分三进,前后皆三层,重檐叠宇,曲庑四廓,二进之间以栈桥相连,僧行其上,如在云中。后殿上有“大自在”匾额,字大三尺见方,刀笔遒劲。中为大雄宝殿,两厢塑“十殿阎罗。”左有钟楼,右有藏经阁,僧舍、斋堂齐备。新中国成立前夕,即已寺坏僧空,香火衰微。1972年修东山水库后,遗址没入库中。

烈士陵园 

       位于东城区边的陡岗山。1961年开始建设,中经1988、1989年扩建,已具相当规模,被列为湖南省民政厅直接管理的三大县级陵园之一。陵园内建有烈士墓群(单墓24座、合冢3座)、将军墓区(已安放朱绍清、方之中将军和何长工的骨灰,1990年又塑有何长工像)、纪念馆(陈列先烈遗像、遗像、革命史料及党和国家领导领导人题词)、纪念碑(碑高22米,钢筋混凝土捣制、通体花岗石板装饰,济南青石刻碑文)、纪念亭,还有旱冰场、花园、荷池等建筑。陵园山水相映,松竹长青,是瞻仰、游憩佳地。

明碧山革命纪念池

        明碧山是“马日事变”后中央华容县委驻地。明碧山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411名烈士为革命献身于此。1979年,政府在此修建一座高5米的烈士纪念碑和一个占地12平方米纪念亭、一座90平方米纪念室。纪念碑镌贺龙元帅题词:“革命先烈士们的业绩,永远鼓励我们奋勇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