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6382214E/2014-1293997
- 发布机构:教体局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14-07-04
- 公开日期:2014-07-04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华容县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县132所学校全部接入宽带,其中65所学校实现了有线无线全覆盖;华容教育城域网及各学校校园网顺利开通,并建成县域中心机房。各教学班终端设备全部到位,已建成互联网教室1667间。
■本报记者 阳锡叶 李伦娥 通讯员 涂鑫淼
仅仅几个月,地处洞庭湖北岸的湖南省华容县,城乡132所学校的6万多师生,就真切地感受到了学校的巨大变化:
课堂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而是多了一个神奇的“窗口”——这里可以上网,可以看视频,可以用课件,教师上课,任何资源轻轻一触即可找到。
2013年,华容县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县132所学校全部接入宽带,其中65所学校实现了有线无线全覆盖;华容教育城域网及各学校校园网顺利开通,并建成县域中心机房。各教学班终端设备全部到位,已建成互联网教室1667间。
有关人士指出,“华容样本”,对中西部地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引入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
3个月完成“校校通”建设任务,提前10年实现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很烧钱,这是很多人的感叹。
2013年,蔡智上任华容县教育局局长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得知华容被选中成为创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县。教育部的初衷是,“人口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在全国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华容,能摸索出自己的经验,供全国各地参考。
“压力山大。”蔡智说,要实现教育信息化,仅硬件投入一项,就至少需要4000多万元,加上网络的运营更新,10年内持续的投入至少超过1亿元。
而华容县一年的财政收入才6亿元,一年的教育投入才3亿元,一年拿上千万元搞教育信息化,怎么可能?
怎么办?“穷则思变”,蔡智说,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联席会议——找企业合作,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学校应用、服务驱动。就这样,一个全新的思路产生了。
2013年春季,华容县教育局与北京安氏领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前者向后者让渡县域内20年教育信息化运营权,后者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教育信息化项目运营维护。具体协议是:网络建设、办公系统及“人人通”开发费用由企业投入;网络运营维修及硬件建设资金全部由企业先期投入,县教育局分期偿付3563万元,其中宽带及运维费1703万元,分8年偿付,其后12年完全免费;中心机房、“班班通”终端设备采购1468万元、利息392万元,分5年偿付。此外,每年用于信息化运营维护的耗材、人员工资以及20年内设备更新与升级改造等,都由企业负责。
也就是说,华容县20年教育信息化整体投入超过1.5亿元,但政府用8年时间分期总投入仅3563万元,减少投入70%,更重要的是提前10年实现了信息化。
1.5亿元,安氏为什么愿意投入?许多人不解。
安氏回答:一是广泛布点占领市场,二是依靠后期不断创新的增值服务营利,另外部分硬件投入并不是无偿的,而是分期付款。所以长远看,企业并不亏。
如此“双赢”模式,促使工作进展迅速顺利。截至2013年底,全县132所学校全部实现了多媒体设备安装到位和宽带接入到位,保证了1000人以上学校100M到学校,1000人以下学校20M到学校,网络到班、到教师办公室,全县入网信息点达3800个,且中心小学、联办初中以上学校全部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
创新应用机制与评价模式
从不会用、不愿用,到90%的教师实现电子备课,1万余名师生有了网络学习空间
宽带进校了,终端进班了,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许多教师不会用、不愿用,特别是年龄大的教师,很难学会操作,也懒得去学,甚至还发牢骚!
“信息化必须创新机制,推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动触网、用网、研网,达到网为我用的目的。”蔡智说。
为此,县教育局出台了近10个规章制度,同时规定,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校长个人绩效考核,教育局股室和机关干部包干到校,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学校、股室,年终目标管理“一票否决”。把教师绩效工资的20%用于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绩效考核。
在此基础上,2013年暑假,华容县教育局开展了4轮全员培训,全县在职近6000余名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同时,评选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39所,奖励118名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个人。目前,全县大部分教师都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
从最初的不会用不愿用,华容教师逐渐转变为爱学爱用,热情高涨。一个数据可以说明,刚开始时,全县一天高峰值流量只有380M,而经过培训后,人数越来越多,带宽增加到1G以后,网络还一度瘫痪。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张利军道破了其中的秘密:“信息技术让教师体会到了新事物的魅力,老师们的求新意识更强了,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更受学生欢迎了。”
在马鞍山实验学校,校长周艳告诉记者,目前全校101名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高涨,学校已录制了100多堂视频课,甚至连老教师也参与进来。今年58岁的綦树吉,临近退休,本已不要求“触网”、“用网”,可是当他看到年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让学生着迷的景象后,也“迷”上了此道,如今电子备课、信息化教学,他已运用得很娴熟。
在护城中学,校长罗卫平熟练地打开自己电脑的工作空间说,从去年12月底开始建空间以来,已有文章223篇。他告诉记者,目前全校已经有87名教师开通了空间,很多教师已经是利用信息技术的能手。空间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你看英语教师黄红的空间,有班主任工作、教师工作、个人阅读、精品教案等大栏目,又有工作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反思等10余个小栏目,目前已经上传271篇文章、视频11个。”
截至目前,华容县90%的教师已能够实现电子信息化备课,全县5874名教师,有5800人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机构空间34个和班级空间486个。
以应用驱动教学模式创新
多种应用,逐步实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
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翻转课堂、空间课堂……这些新鲜的名词如今是华容县教师经常挂在嘴上的新词。
新洲小学是华容最为偏远的学校之一,学校只有49名学生,过去的音体美和英语课,都是非专业教师代教。但去年学校建起了网络教室,每周能接收到县城名校马鞍山实验学校的教师远程同步授课,还可以互动。也就是说,偏远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每周8节课,其中有3节音乐课、3节美术课、2节英语课。”周艳说,这就是“专递课堂”,城区教师在本校给同年级上,农村学校在自己的教室里同步听,还可以实时互动。目前已“专递”6所农村校,学校为此选配了最优秀的教师。
华容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奉良告诉记者,实现教育信息化后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县里分别在华容一中、怀乡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初中、马鞍山实验学校装备了自动录直播教室,在宋市中学安装移动录直播设备,将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全县各中小学,特别是偏远村小,解决了偏远学校英语和音体美等科目师资短缺问题。
以应用驱动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正逐步在华容实现。有着20年教学经验的护城中学化学教师金周平告诉记者,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化学实验一直是一块短板,以往,做完一个实验,学生往往不是很理解,但要再做一遍又基本不可能,现在利用网络技术和海量资源,教学上的很多难点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宋市中学校长舒利近年来一直探索课堂改革,是湖南颇有名气的“课改校长”。他告诉记者,尽管今年学校课改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推进中面临一些困难,就是传统的手段有限,教师的工作量太大。现在,学校利用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师科阳光、堂堂网、畅享网等优秀的网络资源建立资源包,包括学案、教案、试题库等,提供“一揽子”资源后,教师按照资源操作,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在华容县,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创新探索一项又一项: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是个难题,但凭借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师、家长、学生面对面交流;在网络空间开设“青苹果”心理关怀辅导站,解决了学生心理问题因隐蔽性和私密性难以介入的问题;在班级空间建立“德能银行”,开辟了德育新阵地。电子书包、校园一卡通、家长“同步课堂”、“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在该县也即将登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