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该县从基础建设、危房改造、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饮水工程等方面共计投入资金1.36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为确保每一分“救命钱”都用到刀刃上,华容县纪委监委从线索摸排、监督检查、问责查处等三个方面着力,构建精准高效监督体系,为扶贫资金走通“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一、运用“大数据”,发现“小问题”。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为扶贫资金监管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大对群众身边微小腐败的处理力度,切实增强群众对扶贫工作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一是扶贫资金全面公示。扶贫资金和村级财务收支全面在“互联网+监督”平台上公示公开,党员干部上门入户引导群众关注平台,查询补贴发放情况,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截止2018年11月1日,平台累计公示全县14个乡镇201个村(社区)收入8.25亿元、支出6.95亿元、票据6.99万张;累计公示民生项目205个,涉及资金12.72亿元,扶贫专项资金上传率达到100%;受理并及时调查回应群众投诉11件,群众满意率100%。二是数据比对全面核查。通过大数据比对贫困户信息和房产车辆信息、死亡人口信息和补贴资金发放信息,共计发现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死亡人口违规领取补贴、基层敬老院套取资金等问题线索1万余条,共立案查处11人,给予诫勉谈话41人、提醒谈话33人,批评教育5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1人,归位资金53万余元。同时对资金量大、问题较为集中的民政、人社等两个单位下发监察建议书,要求健全制度机制,强化资金管理,有力的促进了相关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化。三是人工分析查漏补缺。开展“一月一专题”专项资金排查活动,组织财务、审计等专业人员对农村集中建房、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助学、健康扶贫等专项资金进行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人工排查。截止目前,共开展专题排查活动6次,发现问题线索51条。
二、整合“千根针”、监督“一条线”。扶贫工作涉及面广、资金量大、政策性强,要真正督到点上,督出效果,必须要搞好科学统筹,全面整合全县各行业扶贫力量,实现精准高效监督。一是统筹安排,杜绝重复查。成立县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干部作风、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建设及招投标等三个方面的专项督查由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县纪委监委、扶贫办、驻村办、财政局、农业局、发改局、巡察办等脱贫攻坚成员单位统一开展,安排专人、专车、专项经费,解决扶贫督查“打乱仗”、基层迎检“团团转”的问题。二是专题调研,问题重点查。明确要求县纪委监委每名班子成员每年下乡调研扶贫工作不得少于4次,重点了解基层扶贫项目推进情况、资金运行管理情况以及干部作风状态,建立基层扶贫领域问题清单,制定《华容县脱贫攻坚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6个方面29项治理重点。同时,该县纪委监委还针对扶贫领域信访较多、问题较集中的单位和村场进行解剖式检查。今年来,共对东山镇、梅田湖镇、三封寺镇、团洲乡等乡镇的5个村场进行了解剖,共发现问题线索11条,立案3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人,免职1人。三是保持高压,定期常态查。建立常态化督查和“每季一小结、每月一碰头”工作机制,每年组织乡镇开展一次交叉检查,每季度组织脱贫攻坚成员单位开展一次行业专题督查,每月开展一次重点问题抽查,乡镇自行组织入户检查,年内实现专项检查村、组、户全覆盖目标。截止目前,全县共开展扶贫领域联合督查10次,发现问题线索178条,下发专题督查通报5期、整改通知单15张。
三、把握“一杆尺”,下好“一盘棋”。准确运用好党纪国法戒尺,对敢于顶风违纪对扶贫资金“乱伸手”“乱张口”的个别党员干部,坚决从严从快查处,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一是线索集中管理。对监督检查、信访举报、集中摸排及专项巡察中发现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由县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统一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行一案一号、定期督办、销号管理。二是案件快查快结。对于疑难重大问题线索或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的信访举报,做到简化程序、快查快结。今年5月,群众举报县扶贫办在治河渡镇开展扶贫检查时接受违规公务接待,该县纪委受理信访后高度重视,简化程序、增强力量,仅用24天就迅速办结,既带给全县党员干部极大纪律震慑,又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三是严肃问责追责。对于扶贫领域违反党纪条规的党员干部坚决依纪依规予以严肃查处并全县通报,形成查处一案、治理一线、震慑一片的警示效果。今年来,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共立案32件,结案2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3人,免职4人,诫勉谈话27人,提醒谈话41人,下发案件通报4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