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战略部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进“四县一中心”建设,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开局平稳。据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5.52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7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17亿元,同比增长6.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59亿元,同比增长11.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7亿元,同比增长3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43亿元, 同比增长13.8%。
(二)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计划落实粮食种植面积170万亩,比去年增加2万亩,落实早稻集中育秧面积27.8万亩,比上年增加13.2万亩。粮食总产增加5%,达到80万吨以上。其中水稻149万亩、玉米以及小麦等旱粮21万亩。早稻面积达到68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计划压减一季稻0.3万亩,一季稻面积控制在1.2万亩以内;晚稻面积达到79.8万亩,比上年增加0.3万亩。
(三)工业经济保持相对稳定。一季度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1家,其中:新增6个,清退20个,共实现工业总产值8.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5%;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8亿元,同比增长6.5%;产销率为99.3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1个百分点;累计用电量15973万千瓦时,同比下降33.2%。按行业划分,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食品制造业增长20.7%,纺织业增长19.7%,建材行业增长25.2%,电子光伏行业增长28.2%。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一季度,全县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7亿元,同比增长37.4%; 2013年已纳入统计的7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14.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2.56亿元,今年累计完成24.56亿元。 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698048 万元,累计完成投资531813万元,今年完成投资80514万元。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季度我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较好基础。但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变数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生产后劲不足。由于今年全县规模企业数量减少,以现有企业完成年度生产目标任务难度较大,特别是到后半年,由于去年同期数较大,工业经济增长的压力会持续加大。一季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6家,且于去年年末退出了20家企业,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减少使得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乏力。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是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但随着国家对新增规模企业审核的进一步规范和严格,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报入库难度加大。
(二)建筑业生产不容乐观。我县建筑业企业和个体户数量少、规模小,工商登记注册的建筑业企业及个体户只有24家。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仅10家,年产值仅14亿元,增加值仅2.54亿元。建筑业企业及个体户要是在数量和规模上没有大的突破,在工程承揽和企业挖潜增效上没有重大进展,势必会影响第二产业的总量和增速,进而影响整个生产总值任务的完成,成为我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短腿”产业。
(三)农村消费市场销售滞后。一是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差距加大。居民收入差距决定消费差距。较大的收入差距的存在以及较低的收入水平严重制约了我县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二是农村商品市场体系薄弱,购物网点小,品种不齐全,服务功能差,消费环境不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民的购买力,影响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针对我县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建议把提振产业、扩大消费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一)加大工业生产性投资,强化工业经济发展根基。一是要加大协调指导力度。各工业相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尽快办理相关生产手续,及早恢复生产,研究制定激励企业政策机制,激活生产动力。二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工业生产性投资,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对已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要加强跟踪督促,使企业尽早开工、投产,发挥效益。三是要不断强化安商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与企业多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引导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中的一些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个体户向公司化、企业化方向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网络服务、文化传媒、商贸流通、住宿餐饮、旅游等领域发展一批企业,逐步做大做强,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引子”,不断壮大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质量,使第三产业成为吸收乡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贡献绿色GDP、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新的“引擎”。
(三)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一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投入,大力扶持茶叶、畜牧水产等增收效果明显的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二是着力发展劳务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农民培训投入力度,搞好驾驶、装潢、建筑、餐饮、家政、电脑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就业,建立和完善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