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8-01-31
华容县名师名校长选拔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来源:华容县教体局   2017-09-25 10:24
浏览量:1 | | | |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办学品位,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从2017年起,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名师名校长”选拔培养工程。为确保选拔培养工程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坚持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突出、学生爱戴的名师和理念先进、治校有方、社会认可的名校长,引领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县战略。

二、培养范围及目标

1.名师培养范围及目标:从全县中小学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教师中遴选培养,每3年评选一次,每次20名。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重点、注重培养”的原则,以一线教师为基础,以骨干教师为主体,搭平台、建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一支志存高远、素质优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敬业精神、业务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2.名校长培养范围及目标:从全县中小学校长中遴选培养,每3年评选一次,每次5名。培养一批教育理念先进、管理视野宽阔、专业素养精湛,具有独特学校管理策略的专家型中小学校长,引领促进全县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三、培养思路与方法

1.建立“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培训机制,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知名教师来我县办讲座、上示范课。定期选派重点培养对象赴省内外知名学校跟班学习,并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项目中优先安排。

2.组织开展读书活动,提倡教师、校长阅读教育名著。

3.深入开展骨干教师教学交流、对口帮扶等教研活动。

4.通过教学技能比武、教学能手竞赛、高效课堂展示、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强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5.建立名师工作室,搭建沟通交流与合作发展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评选条件、程序和待遇

(一)评选条件

1.名师评选条件:

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敬业奉献,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享有较高声誉;②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③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业绩突出;④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基本功过硬;⑤能够承担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或教师培训工作,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⑥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取得一定成果。

2.名校长评选条件:

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品德高尚、勤政廉洁,享有较高社会声誉;②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任职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一流或上升幅度大;③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所带班子团结协作、民主正派、务实高效;④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任职期间学校管理科学、发展成效显著,师生满意度较高。

(二)评选程序

通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教体局初审,由县名师名校长选拔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评审,评审合格的由县政府授予“华容县名师”、“华容县名校长”称号。

(三)待遇

对获得名师、名校长的个人,县政府一次性奖励1万元。建立华容县县级名优教师、名优校长档案,将其简介及重要业绩、学术成果录入华容县教育系统县名教师、名校长工程人才库。作为市级以上评优、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设立提名奖,培养名师名校长梯队。对于获得名师名校长提名的40名老师和10名校长,纳入名师名校长培养库。获提名奖的校长和教师,给予2000元奖励,参与培养活动。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培养名师、名校长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教体局、人社局、财政局、编办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华容县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名师名校长选拔培养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评选审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教体局,具体负责各项日常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考核评估办法,督促指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鼓励教师成长为一流名师。

2.认真落实工作制度。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教育形象;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展或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稳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完善名师、名校长动态管理机制,激发名师、名校长工作活力和示范带动力,提高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整体效益和辐射效应。

3.合力营造浓厚氛围。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作为教育工作宣传重点,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宣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成绩突出的教师,及时报道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的新动态、新成效,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形象和地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