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情况的报告
来源:华容财政局   2018-04-17 11:48
浏览量:1 | | | |

华容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一次会议材料

 


关于全县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情况的

报       告

县财政局局长  胡渝华

(2018年4月9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我县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情况,请予审查。

一、预算编制形势

2018年,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虽具有一些有利条件,但是,财政增收仍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主要是财源结构欠优,中央和省还将实施较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个人所得税和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提高,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下调,部分税种具有不可持续性,耕地指标交易市场不活跃等。财政支出方面。县财政必保支出较多,新增支出需求很大。综合判断,2018年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向好态势与财政支出快速增长并存,财力水平与事业发展、民生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预算收支安排依然是难平衡。现将主要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减收因素较多,税收增收有压力。目前可预测的政策性及税源不可持续等因素减收约8581万元。

一是受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预计减收1800万元;受融资政策影响融资平台税收减收130万元;受环保影响东湖渔业减产减收30万元。

二是受上年欠税清缴入库等影响,契税、耕地占用税等预计减收5751万元;受土地返还款企业所得税不可持续影响,科力嘉、科创等企业预计减收790万元。

三是受国内棉花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棉花加工税收预计减收80万元。

(二)硬性支出扩大,财力保障有困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压力:一是保人员基本待遇的压力。因津补贴(绩效工资)提标,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政策落实,“五险两金”计提基数提高,压力非常大。二是保单位运转的压力。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党建、老干、工会、扶贫和绩效考核等专项支出需求不断加大。三是保民生实事的压力。今年“六大工程”、“四大会战”、“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市“四个十条”、县“产业十条”政策落实,各单位工作任务更重,资金需求更多。四是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都有明确比例,各项惠民政策地方配套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可用财力紧张,财政收支难平衡。县本级财力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今年可用财力共105068万元已全部纳入预算,调入资金80000万元,才能勉强平衡。在此之外,剔除城建投及其他还本付息支出145200万元,还有项目前期费用、机关事业单位丧葬抚恤金、改善办学条件“五年提质计划”项目、基层卫生院设备购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预算缺口、洞庭湖生态功能区五结合、移民避险解困和整村推进、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强制隔离戒毒所、拘留所建设等41690万元支出未能纳入预算,如果不大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强化基金管理,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清理存量资金,保障国土收入足额入库,县财政年底将难以平衡。

(四)借款余额过大,债务风险要防控。上级加强库款管理,加快支出进度,历年借款都需要转支出。目前财政历年借款余额高达74620万元,主要有:工业园项目借款9820万元,章华镇土地征拆周转4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600万元,教育债务置换及利息8632万元,机关养老保险14450万元,田家湖学校建设500万元,防汛借款2000万元,小农水三年攻坚782万元,拘留所建设200万元,土地流转382万元等;地方债券及融资平台还本付息更是高达137816万元,主要是:田家湖生态新城开发6918万元,田家湖大道建设2183万元,城区路网建设2296万元,华容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4399万元,长江饮水4687万元,人民医院中医院建设21254万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5692万元,地方债券还本付息12816万元等。借款余额过大,国库保支出压力巨大,要加快借款回收力度,强化责任意识,防控债务风险。

二、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推动财政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产业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不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实施全员绩效管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兜底线,可持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二)收支预计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根据县人大十七届二次会议精神,结合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的要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100000万元,增长9.3%,其中:国税50000万元,增长14.1%;地税28000万元,增长12.8%;财政22000万元,增长-10.2%。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76.2%,非税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42.1%。

按照以上收入预计,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56532万元,同比增长3.54%。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83468万元(含上级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本年收入预计为340000万元,加上调入资金80000万元,收入来源预计为420000万元。剔除上解上级支出、专项转移支付和对乡镇转移支付,县本级实际可支配财力为105068万元,比上年增加10829万元(县本级财力增加2324万元,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增加8505万元)。人员经费支出为97199万元,财政供养人员人均达到9.13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42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主要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提前下达部分列入预算和基金预算收入调入所致)。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062万元,比上年增长36%;

国防支出618万元,比上年增长55.28%;

公共安全支出11091万元,比上年增长-12.20%(法检两院上收所致);

教育支出64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11%;

科学技术支出3156万元,比上年增长143.89%;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30万元,比上年增长34.95%;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193万元,比上年增长46.01%;

医疗卫生支出47017万元,比上年增长9.73%;

节能环保支出10754万元,比上年增长54.98%;

城乡社区支出10865万元,比上年增长28.49%;

农林水支出67224万元,比上年增长8.78%;

交通运输支出7321万元,比上年增长48.44%;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693万元,比上年增长-33.66%(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减少所致);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581万元,比上年增长263.45%;

金融支出123万元,比上年增长485.71%;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3177万元,比上年增长55.74%;

住房保障支出10673万元,比上年增长-18.13%(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减少所致);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81万元,比上年增长14.08%;

其他支出37907万元,比上年增长6.43%;

上解支出16998万元,比上年增长62.97%。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00000万元,其中:耕地指标交易收入150000万元,矿产资源交易30000万元,其它政府性基金收入200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00000万元,其中:土地征收和储备20000万元,旱改水及“空心房”整治30000万元,产业引导基金10000万元,政府性融资性担保基金10000万元,补充社保基金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000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80000万元,其它政府性基金支出20000万元。

(三)编制方法

根据“收支平衡、综合预算、调优结构、乡村振兴、规范公开、深化改革”等基本原则,基本支出预算主要按标准化和公式化计算。

1、人员经费按标准预算。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按编制内实有人数和国家、省统一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等政策标准据实预算。

①基本工资。按人社部门批复的工资纳入预算。

②津贴补贴。在职人员津贴补贴按人社部门批复调整数列入单位综合预算。离休人员生活补贴纳入老干局预算,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转列退休费,由社保站统一发放。行政25年、改制挂靠等特殊人员生活补贴继续列入单位部门预算。

③绩效工资。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绩效工资按人社部门批复各单位综合调整数列入单位综合预算,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转列退休费,由社保站统一发放。

④奖励工资。公务员管理及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按政策列入单位综合预算。

⑤遗属补助。按人社部门核定的标准纳入预算。

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单位缴纳部分按缴费工资基数20%标准安排。机关及全额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单位缴费部分采取记账方式,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本人退休前由财政按照记账金额安排补助资金做实。

⑦医疗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对于全额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单位缴纳部分列入单位综合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金公缴部分由财政统筹安排到医保站,不再由单位负担。

⑧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按工资基数(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的12%实行综合预算。

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残联提供的政策依据纳入预算。

⑩乡镇工作补贴根据文件标准纳入预算。

2、公用经费实行分类定额预算。公用经费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四大家及常委单位,公安、司法、审计、纪委等单位的公用经费参照上年标准执行。学校按上级政策标准执行,其他县直单位公用经费按6500元/人·年标准纳入单位综合预算。公务交通补贴根据批复文件纳入预算。

3、项目支出预算注重规范绩效。建立项目库,对项目实现分类管理。一是有政策硬性规定和考核要求的专项纳入预算,安排到项目到单位。二是设立一般行政事务管理专项,补充单位公用经费不足,解决单位经费支出到末级的矛盾。常委单位人均增加5000元,达到30000元/人·年;政府工作部门人均增加13500元,达到20000元/人·年;其他单位人均增加8500元,达到15000元/人·年,列入单位一般行政管理事务专项,提高部分主要用于补助单位党建经费、老干经费、工会经费、绩效考核奖励、扶贫经费等项目。三是上级无硬性支出责任的专项根据县委县政府决定事项、实际需要和绩效评价结果,优先在单位非税收入中统筹安排,对已纳入项目库中的项目,分轻重缓急,采取先调度,有上级专项的,在上级专项中安排,能整合的优先整合,其他视财力情况通过预算调整或跨年度平衡等方式安排。四是过渡性、临时性专项到期或不能实现绩效目标的一律予以调整或注销。

三、预算编制的特点

1.收支平衡,完整规范。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做实收入。严控支出,整合各类资金,做到综合平衡。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四本预算”统筹、统编、统批、统管。将上级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纳入预算,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到位率。部门单位基本支出实现标准加规范预算,并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

2.注重统筹,综合预算。坚持收支两条线,部门单位的基本支出与非税收入脱钩。有非税收入的单位,根据近三年的收入及政策调整变化情况,合理确定各单位2018年非税收入任务预期目标,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财力,县直单位的国有资产出租或处置收入(供销联社、商务粮食局和房产局等涉改单位除外)纳入国有资产专项管理,作为城投偿债资金来源;对县直单位的临时性收入和超预期目标收入,年终由县财政统筹,用于预算调整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3.以人为本,调优结构。严格按编办和人社部门核定的标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相关要求,切实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标经费安排,“五险两金”由财政统一代收代缴,实现“同城同待遇”。继续坚持“保基本、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可持续”的理财思路,做实“五险两金”等社会保障投入,各类以提高人员基本待遇为核心的保障支出比上年增加9490万元,落实原乡镇站所有偿解除人事关系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资金2080万元。

4.民生优先,重点保障。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普惠性,重点保障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社保就业、困难群众救助等民生支出需要。新增各项民生配套支出4681万元。一是社保医疗卫生配套。比上年增加3600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提标1372万元,基础养老金212万元,居民医保提标250万元,政府保费代缴提标244万元,公共卫生配套提标45万元,特困人员生活费、护理费、医疗费提标880万元,五保供养人员提标442万元,高龄补贴57.6万元,义务兵优待金89.4万元,老年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配套8万元。二是教育新增配套。比上年增加1081万元,其中:高中公用经费县级配套200万元,培训费532万元,特殊教育20万元,中小学教师定期健康检查266万元,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免教辅资料费63万元。

5.加大投入,振兴乡村。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政策扶持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华容落地生根。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推进产业兴旺。巩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继续推进“旱改水”工程;实施芥菜、小龙虾、黄茶、中药材倍增计划,打造绿色高效水稻、芥菜种植、稻虾套作种养、新扩和低改茶园、中药材种植等产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新兴服务业和供销体制改革,鼓励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生态宜居。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抓好农村“空心房”整治,支持农村环境整治、乡镇污水处理、城乡绿化行动、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打造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三是加大财政投入,推进乡风文明。支持推进殡葬改革,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和乡镇敬老院维修。四是加大财政投入,推进治理有效。支持村(居)民服务中心运行,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和平台作用,建立稳定规范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工作干劲,确保工作绩效。五是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生活宽裕。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宽带乡村”计划,实施农村自来水厂改造提质工程。办好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公办幼儿园,有序建设和恢复乡镇影院,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

6.强化约束,深化改革。推动预算编制科学化、标准化,完善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强化预算绩效作用。实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所有支出用途都明细到末级,更加科学全面地反映财政支出活动。只对独立副科及以上单位进行综合预算,对原来独立核算的股级单位纳入主管部门进行综合预算,原则上不再单独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将单位财务管理权、资金使用权和经济责任下沉到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只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系统预警的异常情况进行蓝色、黄色和红色预警,并将线索予以移交,变被动约束为主动约束。完善新形势下财政管理制度和机制,建立财政部门、预算单位、项目单位共同参与的全员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加强乡镇财务管理,规范乡镇部门预算编制,提高乡镇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落实法检两院财务省级统管改革,配合做好财物清查、基数上划、债务划转等工作,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时间步骤,做好机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

7.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为重点,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债务管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开展债务专项清理和整治,举债从严审核,争取上级新增建设性债券,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和PPP管理,力争把债务率控制在预警线以内,既有效控制债务总量,又防范县域金融风险,确保县政府年度一般债务付息支出不超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专项债务付息支出不超过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

四、预算落实措施

为确保财政预算落到实处,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植税源,壮大财力注重质量。紧扣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重点工程,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收入质量进一步改善。一是着力壮大主体财源。紧盯财政经济走势,通过投资拉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充分发挥产业引导投资基金,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落实市委经济发展“四个十条”,县产业发展“十条”。着力培育园区纺织服装、医药卫材、食品加工、电子电源等重点产业,建好纺织产业园、芥菜产业园;支持雪花啤酒、赛隆药业扩大产能;支持沿江开发、东山特色小镇建设,努力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同时积极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探索建立政府融资性担保基金,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采用贴息、担保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广筹资金,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壮大后续财源,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二是注重提升收入质量。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带动经济增效、财政增收,促进经济与财政良性互动。我们要围绕201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增长10%,突破十亿元大关这个预期目标,全力抓好收入组织,既不虚增收入,又要应收尽收,即要争进度,也要保质量。积极响应全省“收入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将我县非税收入占比下降到合理水平。三是启动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坚持以税控证、以税控票、以税控支、以税控增,建立综合治税长效机制,使综合治税管理走上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切实堵塞收入漏洞,确保应收尽收。

2.科学用财,保障支出提高效率。面对收支矛盾加剧局面,财政支出将着力于“四个度”:一是加快民生支出的进度。继续贯彻“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加快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和城乡统筹等方面的支出进度,确保民生投入比重在70%以上。二是加大盘活存量的力度。健全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全面清理财政专户、单位实有账户等各类账户的资金结余结转情况。督促教育、卫计和乡镇开展存量资金清理并统筹用于到相应的民生领域。其他单位的存量资金进行分类研究,提出加快使用意见,集中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三是加强资金调度的精度。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手段,既要保障“六大工程”、“四大会战”、乡村振兴等县内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和快速推进,又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时回收资金,实现财政跨年度平衡,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四是推进专项资金整合的深度。切实整合目标接近、方向类同、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根据《华容县整合涉农资金支持行业扶贫实施方案》,集中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3.规范管理,防控风险提升水平。一是强化预算管理改革。继续深入贯彻新《预算法》精神,以做好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和重大专项资金公开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推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常态化机制。二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控新增债务,杜绝部门和乡镇擅自举债,确保我县债务绿色安全可控。三是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并界定改革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实现预算单位、财政、代理银行、人民银行全方位、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管理,提高服务效率、简化审批流程。四是强化财政制度建设。带头并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体系,完善内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逐步实现“一个专项,一个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产业引导投资基金的管理办法,打造PPP项目标准示范模板,创新财政评审方式,建立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推动政府采购转型,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效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