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6383604B/2017-1256293
  • 发布机构:财政局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17-11-30
  • 公开日期:2017-11-30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华容县2016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来源:财政局   2017-11-30 09:19
浏览量:1 | | | |

 

                                                                 华容县2016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

绩 效 评 价 报 告(摘录)

   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建〔2014〕13号)和《湖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6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通知》(湘财预〔2016〕38号)等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县委、县政府对我县2016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专项会议,制定详细方案,组织专业力量,从2016年12月16日至2017年1月8日对2016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使用、项目的建设管理、制度的健全与落实等情况开展了绩效评价分析,现将绩效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华容县地处湖南省北部边陲,岳阳市西境,北倚长江,南滨洞庭,华容河、藕池河穿境而过,乃洞庭湖区域内的水乡泽国,是我国首批主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16年度全县总人口73.6万人,辖14个乡镇、210个村场,总集雨面积16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8.7万亩。2016年上级拨付我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3242万元。

二、项目管理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措施

为充分用好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加强粮食生产,在项目管理上:一是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的“华容县粮食生产指挥部”,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工作机构,认真落实县粮食生产指挥部部署的各项工作,并与政府签订了《华容县2016年粮食生产工作责任状》。二是强化制度管理:2016年度,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强粮食生产的意见》、《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实施方案》、《粮食生产责任制考核与奖励实施方案》、《粮食生产工作绩效考评计分细则》等相关文件,并实行了粮食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三是实行了粮食生产督办制度。县委书记、县长多次亲临生产一线实地督导粮食生产,并对春耕备耕、集中育秧、规模化经营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每个乡镇粮食生产的薄弱环节做出了专项会议纪要,要求“不讲价钱,不打折扣,克服困难,落实好重点难点”,此外县粮食生产指挥部每月不定期对全县粮食生产进行督查,先后编发了粮食生产简报5期,督办令13份。由于领导重视,干部上下一条心,全县抓粮氛围浓厚,确保了粮食生产不留死角,有力促进了我县粮食生产的平衡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实施

1、突出集中育秧专业化。我县以提高早稻育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抓手,大力抓好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共落实早稻集中育秧点2435个,秧田面积1.2万亩,栽插大田面积30.3万亩,其中重点培育的29个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开展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大田面积8.36万亩,并以早稻集中育秧为平台,落实一片一种制度,重点推广了湘早籼45号、株两优819、中早25等高产稳产品种,淘汰了服役20多年的老品种浙辐7号,为早稻增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2、突出绿色防控,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我县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了三点。一是联合8家统防统治服务公司对9个乡镇82个村17.2万亩双季稻开展统防统治,公司以每亩130元(让利10元)的价格与农户签订合同;二是在村场开展了性诱剂控蛾示范,积极探索物理绿色防治技术;三是开展了农药零增长培训。年培训新型经营主体300个、农药经销商60个、培训农民1.5万人次,水稻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2.1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中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区绿色防控覆盖率100%,确保了农药用量零增长。

3、突出配方施肥,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为达到“增产、环保、经济”的施肥效果,一是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发放了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区内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二是通过手机报、电视、宣传标语、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倡导有机肥替代化肥,并下发了倡议书2万份,农户施肥观念得到有效改善,“一炮轰”式施肥模式、随意施肥现象明显减少。三是结合秋冬种,利用冬季闲田种植绿肥30万亩,其中紫云英25万亩,油肥1号4万亩,其他经济绿肥1万亩,县农业局统一采购种子免费发放给农户。

4、突出水稻插秧机械化。为有效提高机械化,我县着力抓好三点。一是建立现代化育供秧示范中心,扶持铭泰下属企业粮安公司建立了630平米的浸播叠催出苗一体化工厂,5800平米的多功能育秧大棚,浸种到催芽采用1+N育供秧新理念和新模式运作,不但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而且更加安全。二是以服务组织为主体,围绕育苗及机插环节多方参与。三是分层次办好机械插秧示范,辐射推动机插保面扩面。一方面我县以扶持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为重点,确定15个县级示范点,40个乡镇示范点,全力主攻机插。另一方面我县为有意愿开展机插的散户建立机插育秧示范基地14个,基地内统一购种、统一育秧、统一栽插、统一管理,并聘请乡镇农技人员为散户开展机插提供技术指导。

 5、突出发展优质稻。我县以铭泰米业、新泰和绿色农业集团2家省级龙头企业为依托,结合湘米工程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在7个乡镇落实湘早籼45号、株两优819、盛泰优018、湘晚籼13号、H优518等中高档优质稻基地30万亩,做大做强“湘米王”、“大地绿”两个品牌,实行产业化开发。同时对发展湘米工程前十位的先进村由县政府进行奖励。乡镇签订订单生产在1万亩以上,且集中连片,一片一种,通过县验收合格后,前三名享受县政府的奖励,并在县政府绩效考核中可得粮食生产考核的20%的得分。

6、突出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我县在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强调部门协作,多渠道并进,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一是成立了湘盛农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试行抵押融资。县政府低利息或贴息为新型农业主体提供投资服务。二是县现代农业办牵头联系多家银行创新涉农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大力推行评级授信和抵押贷款新模式。三是积极落实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对我县流转面积在30亩以上种植双季稻的种粮大户每亩予以补贴100元;对流转耕地1500亩以上的大规模种粮大户,按照《湖南省大规模种粮大户培育扶持实施方案》予以申报扶持。2015年、2016年两个大户分别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160亩、2101亩,全部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粮储能力达6000吨,日烘干能力分别达到450吨、180吨,成为了我县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模范。

(三)开展服务指导,提升生产水平

1、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为切实提高农户种粮水平,我县结合“阳光工程”培训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培训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累计现场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对象包括集中育秧专业户、种粮大户、村组集中育秧牵头人、科技示范户以及水稻专业合作社社员及家庭农场主等4000多人,培训课程包括水稻主推品种、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四项关键增产技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水稻机插秧技术、密室叠盘快速催芽、催芽器催芽技术等。培训活动中,还发放技术资料5万份,现场咨询服务1000多人次,粮食增产关键技术深入人心。

2、扎实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在水稻生长及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我县组织了全县广大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切实开展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今年来编发《华容农业报》四期共 50000份、《病虫情报》21期共8000多份,及时发到群众手中,成为了指导粮食生产快捷实用的有效方式。

3、狠抓秋冬改种,做好灾后生产自救。受今年6-7月连续暴雨天气影响,我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0.27万亩,绝收面积达9.5万亩。大灾面前,我们不等不靠,突出抓秋冬改种,抓生产自救。一是迅速落实改种面积。全县改种翻秋晚稻41500亩、改种秋玉米17400亩、改种青储玉米3800亩、改种蔬菜等其他作物32300亩。二是迅速落实救灾服务。一方面我县迅速调进水稻、玉米、蔬菜等种子96.5万斤,及时发放到重灾区农户手中,确保了不误农时。另一方面我县租赁稻田180多亩,开展翻秋集中育秧,为有意愿的农户免费提供秧苗。三是迅速落实技术指导。受灾改种期间,我县及时印发了农作物救灾补损技术意见、病虫情报和新华垸农作物改种情况说明等文件发到各个乡镇村场,让农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作物种类、合理安排播期,抢抓时间节点播种。全县水田无一亩因灾抛荒,失收补种率达100%。

我县在粮食生产上取得的突出成绩,2011-2014年华容县连续四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在2012年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在2014年跻身全国25个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行列,2015年获评“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

三、资金管理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监督管理,我县财政局制定了《华容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缓解县级财政困难后,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支出,优先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强调不得用于新建办公楼、培训中心,不得用于搞短期行为和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不得用于购买小汽车等。通过界定资金使用范围和支持方式,有效规范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使用行为。

在资金分配上,做到了科学、规范、合理、有效。一是建立专项资金联席会议管理制度。资金分配方案由县财政局拟定后,通过有关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确定,报县政府审批同意后实施;二是资金拨付规范。坚持依法、依规、公开、公平按程序拨付奖励资金;三是对资金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做到了不拖、不欠、不挤、不占,并定期和不定期对奖励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和追踪问效,保证了资金的及时有效使用。

四、资金使用情况

2016年我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按文件规定弥补地方财力不足后,其余资金100%用于支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方面。2016年我县用于支持粮食生产、流通方面的财政支出金额达2705万元,比上年增加503万元,增长22.8%,占县级财政总支出的0.64 %,较上年增加101万元。

五、资金绩效分析

(一)粮食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增长。2016年全县落实粮食生产面积146.5万亩,比上年144.69万亩增加1.81万亩、增长1.25%;全年粮食总产56.13万吨,比上年56.26万吨减少0.13万吨(早、中稻平均单产比上年前略减,晚稻单产与上年持平)。粮食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增长。

(二)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16年我县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32.1万亩,基本实现了主产粮区全覆盖。全年完成早晚稻机插秧面积46.5万亩,比去年增加16.3万亩,农机综合化水平达76.4%,比去年提高2.8%。稻谷烘干面积达15.3万亩,机烘率达29.8%。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服务达8.36万亩。全县水稻机耕、机种、机收、机防、机烘、机育服务面积328.3万亩,比2015年提高11.6%。

(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 2016年在土地确权颁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下,全县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迅速,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达5931户,比去年增加937户,流转面积达415234亩,比去年增加63722亩,其中主产粮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5694户,流转面积406965亩,规模化经营占比67.8%。

(四)优质稻开发逐步实现产业化。2016年我县开发30万亩中高档优质稻,全部实行优质优价收购,亩平优价增值100元以上,累计增值3000万元以上。全县发展优质稻热情高涨,涌现了一批发展优质稻领头企业、合作社。如禹山镇禹农云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优质稻基地面积2500亩,订单面积达到5000多亩,日加工能力达50吨,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禹山香米”产销两旺;三封寺镇铭泰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中高档优质稻面积达3700亩,全部实行订单生产。目前,高档杂交优质稻盛泰优018出现域外米业争相优价收购的好局面。

(五)水利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925处,疏浚大中型沟渠173条,清淤688千米832万立方,更显改造小机埠402处,改扩建小涵闸235座,扩建增容小塘坝463座。此外,2017年县水利局计划整合资金投入12.7亿元,利用明春,重点完成蓄洪安全垸、分洪闸、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专项行动。

六、综合评价结论

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有效缓解了产粮大县地方财政的困难,极大地调动了粮食产区各级政府抓粮食生产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于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是全力推动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速的助推剂。总之,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实施以来,有力保障了产粮大县粮食扩面、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取得了明显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按省里统一标准,自评综合得分为100分。

七、几点建议

1、鉴于我县北倚长江,南濒洞庭,地势低下,洪灾频发的地理环境,请求上级充分考虑我县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我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

2、粮食生产规模经营需要生产机械和烘干、储藏等现代装备作保证,缺乏晾晒、烘干储藏设施是目前我县粮食规模生产的较大难题,建议国家把育秧大棚、烘干、仓储等设施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提高农机补贴标准,对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整生产方式,更换生产装备等给予相应的补偿,促进粮食机械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降低规模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确保获得稳定的务农种粮收益,从而真正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种粮效益不高,增产难增收。2016年我县散户种植双季稻亩平利润仅626元,加上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亩平利润不过800元。规模化经营虽然在农资成本相对散户低,但加上土地流转租金忙时请工等,亩平利润不过600元,相比种植黄瓜、辣椒、西瓜等作物,种粮效益偏低。建议国家突出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按照“建基地、强龙头、连农户、扩市场”的原则,一方面发展优质稻米精深加工,延长稻米产业链。另一方面将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种植富硒大米、有机大米等高附加值产品,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