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8-01-31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来源:华容县教体局   2017-10-20 10:22
浏览量:1 | | | |

湘发〔2010〕7号

二、加速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布局

(二)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辖区内人口分布、生源现状及发展趋势,按照构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和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规划,加速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布局。近五年内,高中阶段教育原则上不批准设立新学校。对条件差、规模小、质量低的高中阶段学校和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的培训机构要有序撤并,防止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资源配置失衡和招生恶性竞争。  

(三)控制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节奏,积极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按照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大体相当、中等职业教育略大于普通高中教育的要求,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核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并严格控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要拓宽生源渠道,积极招收未升学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员退役军人等入学,逐步扩大办学规模。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严重失衡的地方,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3年内达到1:1的比例要求。教育、农村工作部门、监察、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工商等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治理整顿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秩序,规范招生行为。

三、全面推进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

(四)加快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市州人民政府要按规划办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引领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集中力量重点办好一所以上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要把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摆在与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和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之形成规模,办出特色。在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中,各地要注重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优质职教资源的辐射作用,实现城乡职业教育资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切实改变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分散、专业建设低水平重复的现状。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强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和整合。要按照对接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基础产业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推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形成专业特色和品牌。县市区要结合实际,选择适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县、乡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农科教结合和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统筹,办好乡镇农校。

(五)大力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县市和以农村为主的区要以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以区域内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乡镇农校为基础,抓紧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同时制定和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中长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县市区范围内各项培训工作按照“政府统筹、部门支持、中心实施、群众受惠"的机制运行,使职教中心成为当地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四、切实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六)健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足额落实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并按辖区内人口数人均1元以上标准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地方教育附加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据实列支的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凡不具备条件组织或未组织开展培训的企业,其培训经费由政府统筹用于企业职工培训。企业据实支付给实习学生的报酬,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税前扣除。职业学校收取的学费全部用于教育教学,各地不得收取调节基金,不得冲抵财政拨款,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鼓励支持个人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捐赠;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需要上缴的建设规费,享受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有关优惠政策。

(七)加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基础建设。建设项目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倾斜。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实施好重点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重点加强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建设。

(八)切实加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督促有关部门核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严格按编制数拨付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和各项津补贴。逐步实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制定实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和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要有两个月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升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严格把好“进口”关,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新进专任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努力提升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教学能力,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完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任职办法,建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及相关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岗位培训。

五、不断提高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九)深化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分级负责、以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稳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鼓励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城市职业教育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深化公办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深化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

(十)深化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鼓励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和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加快制定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规模以上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数不少于企业技术岗位数的10%。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积极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十一)深化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位,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调整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等,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升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和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十二)深化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评价制度。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就读学校。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逐步建立以学生作品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评价方法。

(十三)适当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比例,积极探索通过工学交替方式不断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允许具有初中毕业水平的职业培训学员在修满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规定课程的前提下,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鼓励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和未升学的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六、切实加强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

(十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协调区域内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定期研究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切实解决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区域内农村职业教育管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与研究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与研究人员,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

(十五)全面推进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县级人民政府每届任期内的职业教育工作至少进行一次督导评估,并把督导评估结果纳入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和教育强县(市、区)督导评估重要内容,作为有关项目立项、专项拨款、表彰奖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作为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市州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所辖县市区职业教育的督查与指导。县级人民政府要对照督导评估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评,查找差距,积极整改。

(十六)营造良好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大对毕业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按行政奖励的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大力整治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为学校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